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:耀世娱乐 > 新闻动态 > 武举能当什么官?录取名额比文科举还少的武乡试,都考什么内容?_考试_考生_步射
武举能当什么官?录取名额比文科举还少的武乡试,都考什么内容?_考试_考生_步射

发布日期:2025-06-26 09:31    点击次数:172


科举,大家常常会联想到的是寒窗苦读、后花园中的落难公子中状元,或者范进中举的典型故事,这些情节虽然贴切,却仅仅代表了文科的科举。其实,在古代科举制度中,除了文科,还有一个与之并行的武科举。那么,这个武科举究竟考察什么内容?考中之后,能担任什么职务呢?

科举制度自隋朝开始实施,成为了统治者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,但它一直主要侧重于文官的选拔。虽然有“文官必有武备”的说法,但当时的武官选拔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。直到唐朝武则天时期,武科举才正式设立,尽管比文科举迟了百年。由于“重文轻武”的思想根深蒂固,武举的设立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,且在历史上断断续续,到了元朝甚至完全被废止,直到明朝才重新恢复。

进入清朝,科举制度全面成熟,受到国家政府的重视,也得到了百姓的广泛认可。随着武举的恢复,它与文科举考试几乎同步进行,且也分为童试、乡试、会试等多个阶段。武科举的考生可获得“武秀才”、“武举人”、“武进士”等名号,并且全国每隔三年便会选出一位“武状元”。因此,谈到武举,尤其是清朝的武举,才算真正进入了历史的高潮。

展开剩余86%

武举与文举的区别

尽管清代武举的考试体系与文举类似,考试的层级和安排相似,但两者的内容与形式却有着天壤之别。文举的考生主要依靠背诵四书五经,文章写作的技巧为重,而武举的考生则要面临一系列复杂的实战测试。以武乡试为例,这是一项省一级的考试,合格者可以晋升为“武秀才”,这与文举的乡试有着相似之处,但其考试内容复杂多样,考核的项目也更多元。

武乡试分为内场和外场两大部分,内场的考试本来是通过策论测试考生的军事理论水平,考察的内容包括《武经七书》这样的兵书。然而,很多考生由于文笔不流畅,最终考试形式简化为默写一段兵书,实际上内场考试的重要性大大降低,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外场的实战考核。

外场考试——武举的重头戏

外场考试是武举的核心,类似现代竞技体育赛事,充满了活力和挑战。首先要澄清的是,外场的考试并非比武,也不涉及武林高手的对决,而是考察考生的实际军事能力。外场考试分为两大部分:骑射和步射。

骑射,作为武举考试的第一项,是对马术和射术的全面考验。在长约200步的马道上,考生需要策马冲刺,射中3个靶子。考生要射9箭,其中至少有2箭命中靶心才算合格。虽然不同朝代的要求略有差异,但总的来说,骑射考验的是考生的骑术和射术的结合能力,极具实用性。

清中期,为了更加全面地考察考生对低处目标的打击能力,还新增了一项射球考试。这项考试要求考生射中放在土墩上的圆球,若球没有滚落则算失败。这一设置不仅增加了考试的难度,也更贴近实际战场上的操作需求。

步射部分则是在固定的射击距离上,考生以站立的方式射箭,靶子较大,要求精度极高。步射要求考生在短距离内迅速判断,集中精神完成任务,与现代奥运射箭的项目有相似之处。

技勇——真正的硬核考验

通过骑射和步射的考核后,考生将进入“技勇”考试,这一环节包含了三项硬核测试:开硬弓、舞大刀和举大石。这三项测试对考生的体力和技巧要求极高。

首先,开硬弓考察考生的臂力。弓的拉力分为多个档次,最低为8个力,考生必须能够用单手提起近100斤的重物才算合格。如果能拉开15个力以上的弓,考生的力量就相当惊人了。

舞大刀则是对考生的协调性和力量的综合考验。武举的大刀分为多个等级,最低80斤,最高可达120斤。拿起如此重的刀,不仅要挥舞得出刀花,还要展示极高的技巧和力量。

举大石则要求考生举起重达200斤、250斤、甚至300斤的大石块。考试时,考生需要将石块抬起,并将其底部露出,以满足考试标准。这项考试对于考生的力量和耐力要求极高。

成绩评定与名次排定

武乡试的外场考核结束后,成绩的评定以骑射、步射、技勇三项测试的综合成绩为准。每项测试的表现都将影响最终的录取结果。录取的标准比文举要严格得多,武乡试的合格名额通常比文举还要少。成绩最为出色的考生被称为“双好”,他们在骑射、步射以及技勇三项测试中都获得了优秀的成绩。若有多位考生获得“双好”,那么主考官就会根据其他因素如外貌、家庭背景来决定最终的名次,甚至可能凭借颜值来评定“武解元”。

武会试与殿试——最终登上官场

武举人通过乡试后,便可以参加全国性的武会试,并在会试后通过殿试成为“武进士”。武进士通常会被任命为中级武官,如参将、游击等职务,而其他成绩较为一般的武举人则可以被分配到较低级别的职位,如守备、署理守备等。

武进士不仅可以担任中级武官,最终有机会晋升为高级官员。比如,武状元经过殿试后,可能会被任命为侍卫等近乎朝廷核心的职务。侍卫的职务虽然品级不高,但却是靠近帝王身边的重要职位,拥有很大的权力和提拔机会。

结语

清朝的武科举虽然最初并不被重视,但随着科举制度的完善,它逐渐成为了一个可以影响社会阶层的重要途径。通过武举,许多出色的武士得以进入官场,发挥他们的军事才能。与文举一样,武举也是对才能的选拔,考验的是身体与智慧的结合。在清朝的科举体系下,武科举逐渐迎来了它的巅峰,成为了古代选拔武官的重要渠道。

参考资料:

[1] 《中国科举制度通史清代卷》 李世愉 胡平

[2] 《中国绅士研究》 张仲礼

[3] 《科举史话》 王道成

[4] 《清代科举考试述录》 商衍鎏

[5] 《官场现形记》 李宝嘉

发布于:天津市

上一篇:句句都是大实话 下一篇:没有了

Powered by 耀世娱乐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